农村警察冲火场办实事照顾流浪老人守一方平安
2018-01-03 09:22:00 来源:江苏文明网
徐浩东,男,1969年10月出生,扬州市宝应县鲁垛派出所副所长。
从警30年来,徐浩东多次在指挥农村救火现场时,不顾个人危险冲进火场拽出液化罐、抱出老人,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并将见义勇为奖金全部送给受灾群众。他还经常为了群众“不好办”的事,费尽心力多方沟通协调,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困难。而且,徐浩东坚持为一位外地流浪来的老人送饭送衣,6年来风雨无阻。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用踏实的工作赢得了百姓的口碑。
他,铁骨铮铮,几度在火场中冒死抢出液化气瓶;他,柔情满满,当起流浪老人的“儿子”;他,心思缜密,每一个工作对象,他都像亲人一样对待,每一起案件,他都用心用情去处理。
他就是宝应县鲁垛派出所副所长徐浩东,一位年过五旬的老民警。他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,在荷乡小镇书写出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警察故事。
烈火英雄几度从火场中抢出液化气瓶
2017年10月4日,中秋节夜,鲁垛镇陶林村村民张广砚家厨房突然起火,屋内堆满柴禾、编织袋和农用塑料薄膜,最危险的是,还有一个柴油桶和一个液化气瓶。这天本非徐浩东当值,但火情就是命令,从警30年的徐浩东处置过多起火情,经验丰富。因此,他让年轻同志回家团圆,自己带领消防队员赶赴火灾现场。此时,滚滚浓烟伴随着火舌映红了天空,许多村民从睡梦中惊醒,人心惶惶。徐浩东迅速指挥消防队员组织灭火,其他人员疏散村民、封锁现场。因巷道狭窄,消防车开不进去,徐浩东等人只能携带便携装备奋力灭火。突然火场中爆出“嘭”的一声,有人怀疑是柴油罐破损了,液化气瓶随时有爆炸的危险。徐浩东问清液化气瓶的具体位置,然后果断带领一名消防队员冲进火场,强行拔开胶皮管,拽着液化气瓶跑出火场。在这次救火行动中,徐浩东因表现突出,被扬州授予三等功,并奖励了5000元,但他转手就将奖金全部送给发生火灾的张广砚家。
就在这起火情发生不到一个月,鉴青村又发生一起相似的火灾。接警后,徐浩东带领队员迅速赶赴现场,厨房房顶已烧塌过半,大火顺着房梁向东房蔓延。屋顶上的瓦片等被烧坏的建筑材料正噼里啪啦往下掉,厨房内还有一只液化气钢瓶!徐浩东接过水管孤身一人冲进火场,一会要控制火苗向东蔓延,一会又要压制厨房的火势,还要左躲右闪防止被瓦片砸中。情急之下,同事和围观群众递来一只粪箕给他护着头部。火势压制下去后,徐浩东发现了液化气瓶,他赶紧让同事离开,自己继续喷水给钢瓶降温,然后迅速将钢瓶拖出室外。当明火全部扑灭,徐浩东才感觉到阵阵寒意,原来水管侧漏的水将他淋了个透,在寒风中直发抖。
其实,扮演“烈火英雄”的事,徐浩东不只做过一次。2011年他刚调到鲁垛派出所就从火场中抢出过钢瓶,次年还冲进火场抱出过老人。事后有人问徐浩东怕不怕,他说其实每次事后总是心有余悸,“但在这个岗位上,作为一名警察,我不进火场谁进!”
烈火锻造与考验了徐浩东的铮铮铁骨,在执行重大任务时,徐浩东更是无惧无畏。2012年“十八大”安保期间,徐浩东带队对辖区内“五小车辆”进行整治。一辆车在接近检查点时,驾驶员郑某假装接受检查,当徐浩东上车后突然加速,并将他推下车,导致徐浩东多处骨折,经鉴定为九级伤残。然而,刚住了两个星期院,徐浩东考虑到敏感时期所里任务繁重,伤口尚未愈合就缠着医生要求出院。出院后,徐浩东在家只呆了两天半,便藏起“休息三个月”的医嘱,打着绷带再次走上工作岗位。结果,伤口愈合困难导致感染,使得拆卸支架的日期大大延后。再次入院治疗时,原主治医生责怪道:“派出所没你就关门啦?”
警民情深当了六年流浪老人的“儿子”
徐浩东平时很忙,父母常抱怨他很少回家。然而,面对素不相识的流浪老人,徐浩东却心甘情愿当起了“儿子”。
2011年初秋的一天,徐浩东执行清网排查行动中,在向阳河桥下发现了一位流浪老人。“只晓得老家是徐州的,父母也没给取个名字。”老人说,父母早亡他从小打鱼为生,“6年前,我把小船拴上一条大船,漂到了这个地方。”到了宝应,老人依然打鱼为生。但毕竟已经80多岁,一天捕的鱼只够一顿饭的钱。当天晚上,老人饿得正发慌,没想到徐浩东来到他的船上,给他送来了晚饭,老人感激万分。但他更没想到是,这之后6年,每天中午和晚上,徐浩东都会准时送来饭菜。
记得一年冬天雪后,徐浩东拎着饭菜刚走下桥,脚底一滑重重地摔倒,一根一厘米粗的螺丝栓戳进了鞋底鲜血直流,但他把饭菜还紧紧地护在手里。每年冬天,徐浩东会给老人添上棉衣棉被,开春给老人换上春装,立夏又给老人装上一顶崭新的蚊帐。大年夜,徐浩东会先给老人备好年货,准备了年夜饭,直到大年初一,才回家看望父母。就这样,徐浩东一直照顾了老人六年,直到老人离开,还不知道徐浩东的名字,只知道这个像儿子一样照顾自己的人是警察。
徐浩东平日里总给人铁骨铮铮的印象,但每次遇到这样的弱势群体,他总会表现出柔情似水的一面。2004年,徐浩东被抽调参与侦办工作,办案过程中,他碰到了两户遭遇不幸的家庭。一户家庭男主人车祸被撞成植物人,但肇事司机远在东北,索赔无果。徐浩东得知后,冒着雨赶去送上200元。另一户家庭父亲肝癌去世,母亲改嫁,儿子车祸身亡,家中只剩下孙女与奶奶相依为命。徐浩东前往探望送去300块钱。费老汉几年前因私藏枪支获刑,释放后徐浩东每月送100元生活费,隔三岔五烧好鱼肉送上门,晚上没事就去和老人聊天。听说聋哑老人任老汉生活困难,徐浩东专程上门看望,临走时丢下100元,隔月又送去100元。
对于徐浩东来说,危难时出手已不单单是一种职业精神,更成了一种个人习惯。2017年10月22日,徐浩东利用午休时间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。走在路上,河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,村民王正洪的老伴正跪在河岸上紧拉着老王的手,老王则一脸痛苦整个身体紧贴在河坡上,腿部浸在河里,嘴里不停低吟“不好了,鼓拐(脚踝)骨断了”。徐浩东见状立即展开施救,为了不造成二次伤害,他站到水里用身体做台阶,让老王用另一只未受伤的腿慢慢往上蹬。终于,老王被搀扶到安全地带,而徐浩东身上则沾满了泥水。几天后,徐浩东还专程到医院看望老王,并留下几百块钱。
对于群众,徐浩东舍得花钱,但对于自己和家人,徐浩东却十分“吝啬”。“儿子都28岁了,至今婚房还没着落。我们家离站台较远,又要倒车,自己工资也不低但连部二手车都舍不得买。”徐浩东的妻子对他有些怨言,但更多的是心疼。除了制服和结婚时买的一件西服外,徐浩东至今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。当过教师的老父亲说:“知子莫若父,我们知道他待人总是心存善念,理解他的做法,尊重他的选择。只是希望他早点将孩子的婚房问题解决。”
春风化雨用心用情做好“分外事”
在基层工作,最多遇到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,但徐浩东把每一件小事都用心用情去处理。对他来说,结案不是终点,让每个当事人过上好日子才是他最大的愿望。为此,他做了不少“分外事”。
“我回来已经3个多月了,很对不起,现在才提笔给您写信。我在里面这一年里,感谢您的教导和帮助……”这是2002年徐浩东还在宝应看守所工作时收到的一封信,写信人小翁是一位刑满释放人员。“我看他是外省人,又很自卑,就常常找他谈心。期满时,给他换了身衣服,送了100块钱盘缠。”徐浩东说:“这是他和我的一份约定。” 徐浩东一直保留着这封信,并打电话叮嘱小翁说:“别忘了你写给我的信。”
在交巡警大队工作期间,山东菏泽一对夫妇赶到宝应处理交通违章,当天正值周日休息没找到人。而徐浩东刚巧回单位办事,听说这对夫妇是外地人便打电话喊来同事,让夫妇俩顺利处理完违章返回山东。但一周后,这对夫妇又给他打来电话,说当地系统显示违章记录还在。此时徐浩东已调离交巡警大队,但他没有回绝,而是积极与菏泽警方联系纠正电脑差错。此后,这对山东夫妇每次经过宝应,都要与徐浩东见上一面。像这样,徐浩东在工作中结成的“亲戚”,还有南京的、徐州的,“结亲”时间最长的已18年。
在鲁垛派出所,徐浩东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:群众来所找他,一律由值班人员通知他来门口接待,而不是要群众自己去他办公室。他说:“群众来是要求你为他服务的,而不是求着你办事的,一定要把群众摆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。”徐浩东是个完美主义者,听不得百姓半点抱怨,因为,“只要有一点怨言,就说明我们工作没做好”。一天徐浩东刚进入派出所户籍室,就听到准备离开的鉴青村村民陈秀英一声叹息:“花了七八千块钱,用了半个月的时间,户口也没办成。”徐浩东立即叫回陈秀英了解详情,并通过电话、短信、公函等形式,多次与远在四川省邻水县的陈秀英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联系,没让她再花一分钱、再跑一次腿,解决了困扰她20多年的难题。
鲁垛镇五顷村张家三兄弟,因为户籍档案上记载的出生日期排序相反,老三享受了本该老二的独生子女费和养老金,老大多次来派出所要求调换老二、老三的年龄,但老三拒不配合,并且为赡养老人闹得不可开交。为化解矛盾,徐浩东多次上门、打电话,并找村干部一起做张氏兄弟的思想工作,还在春节后专程前往老二打工的无锡做工作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三兄弟在赡养老人方面终于达成了协议,相互关系也大为改善。老大心存感激地说:“即使上面不批,我也不怪派出所,你们做的够多的了!”
派出所的管理有地域范围,而徐浩东对群众的爱则没有地理界限。在徐浩东老家,有一名60多岁的老人张文凤,40岁丧偶,下有两个残疾孩子,上有瘫痪在床的80多岁老母,自己还有病,家境十分困难,徐浩东一直默默地帮助她。有一年徐浩东送张文凤去治病时,听说县人医原本建议她去大医院,但因没钱只能在卫生院治疗。没几天,徐浩东就送来5000元钱,还怕老人有思想压力说是单位资助的。同时,徐浩东还通过微博向社会求助,又帮忙向县局申请了1000元的超级微警务帮扶金。
徐浩东老家一户刘姓人家“悬赏”五六千元办理户口,原来其老伴郁某从阜宁县改嫁来,20多年了无法办户口,导致养老金、医保等无法享受。徐浩东听说后,主动找到刘家让他们不要乱花钱。随后他用自己的休息时间,先后两次陪郁某回阜宁处理,使老人户口问题终于得到解决,没让老人多花一分钱。
正因为不忘初心,坚守基层,甘于奉献,徐浩东获得了无数荣誉。但他说: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百姓满意,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。”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