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云好人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宝应 [切换]

      2018年1月“江苏好人榜”事迹简介—— 张秀凤

      2021-08-27 17:24:58发布,长期有效,93浏览
    • 收藏
    • 置顶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宝应
      • Q Q:867735559QQ在线交谈
      • 联系人:王苏杰
      • 电话:188****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云好人提醒您: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,记录好人好事,歌颂好人好事,传递正能量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,好人一生平安!本站旗下有《中国好人网》以及各县市《好人网》请记住我们!
    • 信息详情

    柳编创业能手不忘初心帮扶困难群众脱贫致富
    2018-02-01 14:47:00  来源:江苏文明网 
    张秀凤,女,1963年2月出生,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丰收村村民。

    2003年,张秀凤怀揣着回报家乡的心愿,将生意红火的柳编织加工厂从苏州搬回了家乡,用实际行动关怀弱势群体。本村朱家太老爷爷,儿子去世媳妇出走,张秀凤亲自上门教老俩口编织柳篮,一年挣3万多元。本组70多岁的老汉王玉明,儿子去世孙子读研,就靠媳妇打工养家,张秀凤就把老人安排到厂里。在她的热心帮扶下,100多留守妇女、残疾人、老年人学柳编有了稳定生活来源,近10户贫困户脱贫,30多户走上致富路。

    今年55岁的张秀凤,家住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丰收村岔河组。她不仅靠一手柳编绝活自己创业,而且不忘初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。如今的张秀凤,既是夏集镇周边十里八村的“名人”,更是一位名闻遐迩的“好人”。

    张秀凤年轻时就学习柳编织的手艺,经过刻苦钻研,掌握了一手柳编绝活。1986年结婚以后一直小打小闹,自己给自己打工,真正开始上规模,大约是2001年在苏州办厂。通过两年的奋斗,张秀凤用柳编织这一“绝活”打下了苏南销售市场,在苏州的生产和销售不仅顺风顺水,而且前景一片光明。按理说,此时的张秀凤应该是志满意得了,可是他的丈夫徐家俊却发现妻子时常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。再三询问下,张秀凤说她想回家,回苏北宝应夏集镇丰收村的家。丈夫笑了,说想家你可以回去看看呀!张秀凤却说,她不是自己想回家,而是想把柳编厂搬回家。丈夫被她说糊涂了,说我们在这里一切都熟悉了,回家又要重头开始,有这个必要吗?可张秀凤却斩钉截铁地说:“太有必要了!我们如果把厂搬回家办,每年那么多的工资不就可以给我们家乡的邻居们了吗?”丈夫想想,还真是这么个理儿。于是,带着帮助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的初衷和愿望,张秀凤于2003年将柳编厂搬回了家乡。

    转眼十几年过去,如今的张秀凤不仅自己事业有了发展,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也如期得以实现。据丰收村支部书记胡桂林介绍,粗略统计,这些年除了丰收村周边的几个村,还有临近镇村近百余户100多个留守妇女、残疾人、老年人跟着她学柳编水果篮,每年都能挣个几万元,过上了好日子。经她帮扶的困难家庭已有近10户脱贫,30多户走上致富道路。

    “我过去只靠几亩地的死收入,闲下来要么打打小牌,要么嚼嚼大头白混日子。现如今既把田种好了,靠柳编一年还有3万多元收入。一边种田,一边赚钱,全都靠了张大姐的帮助!”这是跟着张秀凤干了7年的陈秀英大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“我们都是60开外的人,外出打工没人要,是秀凤关心我们,让我们这些老不中用的一年也能挣到3万多元,大大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。”这是做柳编的村民徐春梅、陈连亮发自肺腑的感叹!陈秀英、徐春梅、陈连亮的话,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心里话,因为像这样在张秀凤帮扶下过上好日子的人,实在是太多太多。

    有一位老奶奶叫徐红珍,现在60多岁了。说起这个徐奶奶,大家都叹她可怜,儿子不幸去世多年,丢下了孙子需要照料。孩子要抚养,家庭生活要开支,尽管一再地节衣缩食,可经济上依旧捉襟见肘,徐奶奶也常常是愁眉不展。张秀英听说后,主动找到徐奶奶,让她到厂里干活。起初,徐奶奶还有顾虑,怕自己学不会,糟蹋了材料。张秀英鼓励她说:“徐奶奶你别怕,材料坏了算我的,先从简单的做起,你一定能够学会的!”在张秀凤的精心教导下,徐红珍终于掌握了这门手艺,如今有了稳定的收入。激动的她逢人就说:“儿子去世多年,不是秀凤把我安排到厂里做活,孙子还不知怎么养大成人呢!”

    里圩组有个朱永泰老爷爷,今年都已经76岁了,也是由于儿子前些年因病去世,媳妇改嫁离家,祖孙三人日子过的很艰难。张大姐看到眼里,急在心里,时不时的给些接济。但朱爷爷每次都要拒绝,他觉得心里不过意。他说:“可惜我岁数大了,要不然我到你厂里忙忙,拿点钱心里也好过一些。”一句话提醒了张秀凤,她想朱爷爷来去不方便,何不让他在家里做呢?于是,张秀凤亲自上门教朱爷爷老俩口,从柳条的去皮、刮剥,到柳篮的编织都是手把手一遍又一遍的教,材料送上门,产品上门取。经过张秀凤耐心指导,朱爷爷老俩口很快学会了编织,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元,现在一家人过的很开心。

    岔河组70多岁的老人王玉明,虽然2007年儿子不幸去世,但孙子王雪刚却很争气,于2012年考上北京大学。上北大的孙子给王玉明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希望,但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压力。因为全家只有小雪刚妈妈在外打工挣钱,以此维持家庭生计和孙子上学费用。王雪刚大学毕业时,完全有能力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,但雪刚考虑妈妈和爷爷太辛苦,想早点就业帮助家里减轻的负担。张秀凤知道后,来到王玉明家,首先给了一些钱,接着又让王雪刚不要放弃机会,继续深造。同时,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家的经济条件,张秀凤对王爷爷王奶奶说:“你们老俩口都到厂里,由我亲自免费教你们手艺。”老俩人喜出望外,立即把这好消息告诉了孙子。现在,老俩口每年能挣够3、4万元,王雪刚也成功就读北大研究生。他打电话对家里人说:“我现在对学习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动力。真的要好好感谢张阿姨,她不但给了我经济上的帮助,更给了我精神上的激励,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楷模。她是我学习的榜样,我一定会刻苦努力,不辜负她的期望!”

    类似的帮扶脱贫例子还有许许多多,平时,张秀凤更是无私地奉献着爱心。一年夏天王长义家里因突发情况,8亩多麦子没人收割,张秀凤知道后,自己开工资组织厂里职工帮助老王收好麦子。职工徐春梅和她是同龄人,生病住院时,她与丈夫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慰问。对那些把材料拿回家编织的人,张秀凤总是隔三差五上门看望指导,有时还带上牛奶、水果等慰问品,那些留守妇女、老人都夸说:“张大姐真是我们的大恩人!”

    张秀凤的致富不忘乡亲,倾力奉献爱心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相关部门的表彰,多次被评为市、县、镇“三八红旗手”、县“最美家庭”、镇“十星文明户”等,她的事迹也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。大爱无言,张秀凤虽是一位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,不会讲多少大道理,但她用自己的柳编绝活和慈善爱心,带领乡亲打赢了一场脱贫致富的“绝地反击”,谱写了一首动听的好人赞歌!



    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

    首发网址:http://baoying.yunhaoren.com/haorenbangb/3015.html
    查看全部宝应2018年好人榜信息
    发布一条宝应2018年好人榜信息
    • 相关图片

    2018年1月“江苏好人榜”事迹简介—— 张秀凤
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宝应新发布
    18861362223